當地時間4日,立陶宛國防部長勞里納斯·卡西烏納斯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承認,發現多名該國公民在俄烏沖突中為俄羅斯作戰。他進一步指控稱這些人犯下了危害國家的罪行。
事件的起因是8月在立陶宛互聯網上流傳的一段視頻。一名來自該國西部尤爾巴爾卡斯市的男子在網上發布了自己身穿俄羅斯軍裝的戰斗錄像。在視頻畫面中,這名男子高呼“榮耀屬于俄羅斯”,然后使用自動榴彈發射器向一個不明目標發射炮彈。
圖為視頻中的立陶宛男子克維特庫斯
媒體證實,這名男子名叫科斯圖蒂斯·克維特庫斯,這些視頻是在俄烏沖突中的某戰區拍攝的。
卡西烏納斯證實了視頻的真實性,并且表示克維特庫斯“絕對不孤單”,還有“不止一名”立陶宛人在俄軍效力,但他沒有透露具體數量。當有記者提出立陶宛有5名公民在俄軍效力時,卡西烏納斯指出“這些人并不是在同一時間點為俄軍服務”。
卡西烏納斯稱,為俄軍參戰屬于“針對立陶宛國家的敵對行為”,將會受到起訴。根據立陶宛2013年加入的一項聯合國公約,未經許可在別國軍隊服役將有可能被剝奪公民資格。
該國總檢察長辦公室已經對克維特庫斯展開調查,而立陶宛軍事教官、烏克蘭人道主義援助組織負責人西吉塔斯則表示,他將私人獎勵找到克維特庫斯的人1000歐元。
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立陶宛一直支持烏克蘭,向烏提供的軍事和人道主義援助占本國GDP的1.5%以上。立陶宛外交部長蘭茨貝爾吉斯在上月29日還批評歐盟各國拖延交付對烏克蘭的武器援助。
紅星新聞記者 鄭直
編輯張尋 責編 官莉
延伸閱讀
從進入俄羅斯本土庫爾斯克州,到遠程襲擊莫斯科煉油廠,烏克蘭軍隊總司令西爾斯基最近一個月的行動,讓烏克蘭政府及其支持者眼前一亮。但8月27日和9月1日,西爾斯基連續公開表示,庫爾斯克之戰的戰略目標并未實現,更關鍵的烏東頓涅茨克戰場形勢正日益嚴峻。
8月29日,因前線局勢惡化,頓涅茨克當局強制撤離部分家庭。在波克羅夫斯克,救援人員在疏散中幫助一位老婦人
簡而言之,西爾斯基承認,烏軍向庫爾斯克進攻的目的之一,是牽制俄軍向頓涅茨克的樞紐城市波克羅夫斯克的攻勢。但事實上,俄軍依然將主攻部隊留在頓涅茨克一線,甚至不顧庫爾斯克的形勢繼續向波克羅夫斯克方向增兵。其后果是,到9月初,俄軍前鋒距離波克羅夫斯克邊界還有不到8公里。
考慮到頓涅茨克戰場上俄烏雙方的每日戰線變化是以百米甚至十米為單位計數的,西爾斯基的發言或許存在為爭取更多西方援助的夸大之處。但不可否認的是,烏軍在庫爾斯克的進展,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俄軍在頓涅茨克的戰果。烏克蘭主流媒體《基輔獨立報》寫道:“當全世界看到烏軍在庫爾斯克撕毀俄羅斯國旗時,俄羅斯國旗在頓涅茨克附近一個又一個烏克蘭定居點升起。”
將時間線拉長,戰線變化更加清晰:今年2月,經過4個月的激戰,俄軍占領了位于波克羅夫斯克東南方向約40公里處的阿夫杰耶夫卡,烏軍在撤退日的損失可能超過1500人。4月,俄軍利用烏軍換防協調不力的間隙,占領了烏軍的前沿小鎮奧切列季涅。7月,烏軍又放棄天險沃夫恰河,向西撤離。
從防守方的視角看,波克羅夫斯克的局勢還沒有到不可挽回的地步:烏軍部署了約五條防線,且俄軍尚未控制進攻通道南側的重鎮塞利多韋。因此,俄軍最近增加了兵力,但沒有選擇繼續向波克羅夫斯克突入,而是試圖先解決來自側翼的威脅,反過來逐漸形成對守軍主力的包圍。
圖為俄羅斯總統普京 資料圖
總的來說,頓涅茨克并沒有戲劇性的戰線變化。烏克蘭守軍通過空間和時間消耗俄軍的戰斗意志,尋找反攻的機會。俄軍則一步步地實現普京在2022年2月定下的“特別軍事行動”最基本的目標:控制頓涅茨克全境。
這種在對峙僵局中緩慢變化的戰線,體現的正是戰爭進入長期階段后,雙方綜合國力的較量,以及由此產生的策略調整。據烏克蘭媒體報道,在阿夫杰耶夫卡的慘敗后,烏軍內部對于是否應當據守某座重鎮盡力一戰,產生了很大分歧。一些一線軍官明確表示,未來如果有需要,烏軍應當果斷撤出波克羅夫斯克,重要的是不要讓有經驗的作戰部隊在此被俄軍殲滅。
對俄軍來說,情況正好相反:如果不能消滅烏軍有生力量,多占據城鎮意味著更長的戰線、更多的薄弱環節,反而容易讓烏軍找到機會,打出在輿論和士氣上有利的小規模反擊。
但是,這僅僅是基于“戰場理性”的邏輯。對于俄烏雙方指揮官來說,他們都負有無法回避的政治使命。如果頓涅茨克又一座主要城鎮落入俄軍之手,西爾斯基的職業生涯恐將結束。一個月前,他向庫爾斯克冒險擲出“飛刀”,讓世界重新關注俄烏戰場,并成功維持了對一小片俄羅斯土地的控制,但偏偏未能改變頓涅茨克局勢的日漸惡化。如今,他意識到了這個關鍵問題,但烏克蘭軍隊和政府留給他的應對選項,實在不多。